知识变现或许从未到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28 点击数:

有人问我对知识变现的看法,我说,但估计要被骂。

img_pic_1488330036_0.png

从来都只有流量变现

对于大多数嚷嚷着「知识变现」的人,在我看来,大多数都并不是互联网的从业人员。

说真的,我并不知道「知识变现」这种口号是谁喊出来的,但我从心底里认为,能够喊出这种口号的无非就这么几种人:

1、内容产品的从业者。需要说服投资人自己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的流量变现并不相同,同时希望自己的内容消费者对自己消费的内容能够产生「优越感」,于是捏出来一个概念。

2、互联网评论家。纵横阖闾多年,主要以「观点吓人,名词蒙人」吸引眼球,抬出新的概念,以防读者觉得一个评论家,只知道讨论流量入口,只知道变现的逻辑就一种,然后丧失趣味。

3、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媒体人。觉得自己能写点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能够获得粉丝关注,就觉得自己走的路绝对不能和传统的内容产品一样,必须得有自己的特色,以此抬高自己。

事实上,互联网产品,从来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变现手段(然鹅,亮哥也就知道3种):

1、要么拥有巨大的用户群体,通过这些用户在产品中驻留的时长和多样的访问,通过流量去获得广告、增值服务等收入。通常,这种变现称之为「流量变现」,也就是聊的最多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

2、要么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对C或对B的销售,直接获得收入。这种变现可以称之为「能力变现」,但这种产品基本上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种类型中:游戏、工具或供应商直接向需求方销售的平台。

3、要么,剑走偏锋,游走在黑产的世界里,这部分亮哥真的接触不多,就不聊了。

事实上,80%甚至更大比例的互联网产品,不分Web、App都是流量变现。

而流量变现最大头的部分,就是以提供信息为核心价值的产品,其中,内容产品的变现,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能和电商、搜索、社交类产品相提并论。

从最早的门户网站,到后来的社区论坛,再到现在的各种新媒体和自媒体。

而之所以知乎果壳活得看起来比当年的豆瓣猫扑要好,之所以自媒体人赚得比自己做主编制片的时候要多,很简单的原因,是用户现在开始乐意为内容付费了。

至于说,这个内容,究竟是知识,还是看起来长得像知识,并没什么所谓。

知识变现的难度

知乎上,看到张公子回答了一道题「杨振宁真的很伟大吗?」,心有戚戚,由于张公子禁止转载,于是,我就按照我理解的简单说一下:

1、绝大多数的学界顶尖成就,都是普罗大众无法理解的,而拥有这些成就的人,其实比大众认知到的「牛」还要牛上许多倍。

2、大众对任何一门学术,都缺少了解以及敬畏,而之所以缺乏敬畏,是因为大众根本都没入「学术」的门。

3、大众对「牛人」的敬畏来自于他人的传播,而业内对「牛人」的敬畏来自于自己许久都搞不懂的问题,牛人两三下就搞定给出了答案,于是知道普通人与牛人之间是天壤之别。

4、之所以他人的传播中,我们可以零星知道某人很牛,但事实上,这种牛,已经做了简化,以便利于理解,因为如果不简化,以我们普通人的认知能力,很容易被吓到,并认识到其实自己非常无知。

我心有戚戚的其实是:

大多数人对「知识」这件事情都缺乏敬畏之心。

用知识来变现的,会是什么人呢?

其实很简单,与科学对比一下,科学家是不会做「科学知识变现」的,或者说,他们是没有办法去做「科学知识变现」的,于是,就有人要替他们去做,这种人,我们通常叫他们「科普作家」。

真正有知识的人,并不能通过知识变现,但善于说故事、简化知识的人却似乎能赢得一波红利。

这并非是「知识」的价值获得了认知,而仅仅是营销者的又一次胜利而已。

知识变现之所以难,实际上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人们对真正的「知识」缺乏了解与敬畏。

2、目前能够流动的「知识」实际上只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认知盈余」。

3、知识的「持有者」没有太多机会进入到变现的过程中,而知识的「包装者」与「推荐者」才是实经历并获取变现的角色。

4、真正的知识价值会在价格体现中被低估。

大概这是我的认知。

是知识还是看起来像知识的内容?

我一直有一个假设:

大部分人为自己认为需要的知识付费,但大部分人无法从这些付费的知识里获得价值——但这并不影响消费者下次继续付费,因为这些人并不能识别知识,同时也并不真的需要这些知识。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缺乏哪方面的知识,所以,低维度的面对大众,且未必需要深度的知识普及内容,必然会大受欢迎。

人们普遍热爱「学习」的原因,大多数并不是因为知道自己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因为社会化媒体、传统媒体+内容演绎者的包装刺激所造成的社会风气。

很多「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而已。

而很多人,也只是装作自己「很爱学习」而已。

所以,事实上,这只是又一次让内容通过流量变现而已,只不过这一次,比之前的几次看起来,有了较大的进步,毕竟C端为此愿意付费了,这已经是巨大的发展了。

核心是眼球经济

说来说去,说到最后,你会发现,内容付费的关键,从来都不是知识,而是是否可以提供受众喜爱的内容。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继续讨论下去。

内容付费的核心,始终都是内容是否能够吸引眼球,以及能够吸引多少眼球。

新的世代,人们将此称之为「粉丝经济」,并强调IP的价值,所谓IP,或者说,品牌的核心,都是其能吸引到的关注的数量,以及这些关注有多少会变成认同。

罗辑思维也好、咪蒙也罢,又或者是最近频频制造新闻的新世相。

本质的核心都是他们通过内容吸引了认可他们的受众。

罗辑思维吸引的是那些「似乎对知识有诉求的青年」,咪蒙吸引的是那些「对现状不满的普通人,且女性居多」,新世相吸引是那些「需要别人懂自己」的普罗大众。

圈粉的关键从来都是提出自己的观点,满足他人的诉求,吸引到的粉丝的多少,完全在于你提出的诉求的覆盖范围。

就好像星期六有读者评价说:「亮哥你的公众号难道不是用来传播运营知识,解决小白认知的吗?」

这里其实对于内容提供者和内容消费者之前的默契和思维方式,有完全不同的解读。

对于大多数时刻准备变现的自媒体来说,知识不知识的不重要,内容是否独此一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流量=钱的公式始终恒等。

但对于另外一些小部分并不打算变现的自媒体来说,知识其实挺重要,内容是否独此一家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打算依靠粉丝赚钱,只在意自己究竟提供了哪些价值。

这并不是说,那些不打算变现的自媒体更清高,而是每个人都有选择道路的权力和理由。选A不选B只关乎选择,无关乎道德。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不打算变现者提供的内容更好,更接近于知识。

就如同上文所说,公众对于知识本身的判定能力,直接决定了内容提供者提供出来的内容,读者可以接收多少,又可以消化多少,对不同的人来说,内容提供的知识的价值既不恒定,也不相同。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所以,安静地做一个无欲无求的自媒体,或许是更多的自媒体人的归宿。


IDC
域名注册
主机服务
租用托管
数据修复
优化推广
网站建设
解决方案
管理咨询
企业内训
广告设计
技术整合
云主机
ICP备案说明
教育产业
维普点卡
计算机培训
人才外包
服务外包
全程外包
软件研发
Zoomla!逐浪CMS
企业管理软件
三维与仿生应用
软件管理
IT外包
短信接口
社区
江西IDC排行榜
微博
东方红公益
7*24小时服务中心
微信互动
会员
纪念品
发哥的博客
上海站长聚会
软件开发沙龙
宣传视频
用户手册
全站检索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工作机会
团队介绍
汇款方式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