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知识分享型付费问答时代的到来还有多远?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18 点击数:

任何付费服务,如果只有一小部分人从中受益,那基本上无法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


76125533_jpg_450.jpg

 

如果受益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大,或绝大多数人都可以从中受益,这种模式才更具有生命力和传播力。

当前,不论是测试中的“知乎Live”,还是在行推出的“分答”,除去初期因具有一定的游戏属性,借助朋友圈等场景可能会短暂火爆一阵。其付费探索的持续性或受益范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过,如若想形成长期可持续的付费服务,则需要在所谓“大V”或“明星”之外探索路径或建立机制,否则,一些看上去有创新意识的尝试,可能最终都成为“为大V服务”而非为绝大多数用户服务。

日前,果壳网“在行”推出的“分答”似乎在朋友圈刮起了一阵刷屏风。

按照“分答”规则,所有人都可以向所有人提问。回答者设定自己的价格,限制在1块到500块之间,然后通过对其他人问题的答复得到这笔钱——必须是语音,时间被限制在60秒内。

除此之外,这个产品设计了“分成”机制:当回复者的语音被其他人“偷听”时,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

显然,由于该付费问答规则允许“所有人发起提问或参与回答”且参与回答或收听回答,均可变现,使得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游戏属性。

借助微信权限开放调用规则,“分答”立即在朋友圈引起一阵刷屏风。

不过,一如春节期间的“红包照片”,意图建立付费服务的“分答”服务,是会短暂火爆后很快陷入沉寂?还是能持续火爆朋友圈,并推动问答付费时代到来?

付费探索:知识分享型网站面临的共同挑战

不久前,知乎正式推出付费实时问答功能“知乎Live”。这是继果壳网推出“在行”后,又一家知识分享型网站探索付费服务。

按照“知乎Live”的规则设计,知乎用户可申请成为“分享者”,自主决定发起时间,在单独的窗口内围绕所擅长话题进行答疑、分享。

而寻找问题答案的知乎用户,则相当于“听众”,需通过购票获取参与资格,以在线问答的文字提问形式与嘉宾进行互动。

简单说,“知乎Live”相当于用户付费加入特定主题或话题群,通过群聊提问获得群主的专业解答。

往前看,这与当年付费语音电话服务类似,往后看,它也与当下火爆的“直播”服务相仿。

此类商业模式的通常做法是,初期,用户支付的费用会全部成为“分享者”的收入,而在平台付费规模达成一定规模时,平台则可以从付费分成及话题付费推荐或推广中获得多重收益。

更重要的是,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商业逻辑,既让知乎大V们有了借助平台获得收入的路径,也让平台有了商业变现的可能。

数据显示,截止2016 年5 月,知乎已拥有5000 万注册用户,平均日活跃用户量达1300 万,人均日访问时长33分钟,月PV(页面访问量)超过50 亿。全站目前累计产生了1000 万个问题,3400 万个回答及3500 万赞同。

不过,在一些人看来,“知乎Live”看似多方共赢的商业化探索,可能将对知乎等赖以为生的免费知识共享模式构成巨大冲击。

一方面,知乎用户及知乎平台上积累的问题及答复,都是用户免费提供的,另一方面,知乎用户参与问题解答,更多是出于交流或知识分享的目的而非盈利的考量。

试想,如果一开始知乎等平台就提供差异化的付费和免费两种问答服务,知乎不论在用户量还是问题量及答复量上都无法达到现在的规模。

那类似“知乎Live”做法,到底是不是知识分享型网站商业化的最优路径呢?

付费规则:应极力避免唯 “大V” 马首是瞻

据报道,在新上线的“分答”服务中,鹦鹉史航在其中是“影视类行家中收费最高的话唠”,每个问题收38元。截至今天上午10点,他已经在“分答”里回答了132个问题,赚了10361.5元。

不过,这些“大V们”看似赚的盆满钵满,但其受益群体及模式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首先,“知乎Live”或“在行分答”更多是大V的福音,却未必是大多数知识分享用户的“福音”。简单说,借助“知乎Live” 或“在行分答”,“大V们”或“美女主播”都可在这些平台实现“割韭菜式”变现。

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知乎Live” 或“在行分答”在初期因为具有一定的游戏性质,可能会火爆一阵,但长期来说,“知乎Live” 或“在行分答”显然不可能成为绝大多数知乎用户实现知识变现的最佳路径。

其次,“知乎Live” 或“在行分答”的可持续性有待考察。从大V的变现路径来看,大V们完全可以考虑建立付费粉丝群,在微信群中进行专题分享实现变现。

简单说,单纯从变现的角度来看,“知乎Live” 或“在行分答”对大V们来说,可替代性的选择很多,这不仅将影响到知乎大V对“知乎Live” 或“在行分答”的忠诚度,也将对知乎大V或“在行分答”参与知识分享形成一道隐形门槛,即每次分享是选择付费分享还是免费分享。

因此,从维护知乎等知识分享型网站用户体验及稳定维度来看,“知乎Live” 或“在行分答”付费问答服务并非是一个好选择。

当然,对于有价值的简答,平台应该给用户提供主动付费的路径或工具,而非预先设置收费服务,比如,平台可以允许用户对其有帮助有价值的解答予以定向“打赏”,金额大小自定。

与此同时,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研究的大V或专业人士,平台应该为其提供平台之外的变现路径或方式,比如线下培训或一对一顾问服务。

此外,对于用户发出的问题,如果用户对答复时间有要求,可以悬赏征答等等。

总的来说,知识分享型网站的盈利探索或商业化转型,最重要的还是要站在绝大多数用户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路径或方式。而非本末倒置,从大V端或明星用户端发力,建立付费解答体系。

而从付费机制上来说,金额的大小以及付或不付,决定权也交给用户自主决策。否则,不适当的付费服务,不仅会因强制付费而伤害大多数用户情感,更重要的是,对于平台平等交流、知识共享的使用氛围也会造成巨大损害。

而一旦用户大面积流失,时间再长的平台也将变得没有价值。而这显然是知乎等知识产权分享型网站在探索商业化方向时必须拿捏好的尺度。

而这将决定付费问答时代到底何时可以到来。

 

IDC
域名注册
主机服务
租用托管
数据修复
优化推广
网站建设
解决方案
管理咨询
企业内训
广告设计
技术整合
云主机
ICP备案说明
教育产业
维普点卡
计算机培训
人才外包
服务外包
全程外包
软件研发
Zoomla!逐浪CMS
企业管理软件
三维与仿生应用
软件管理
IT外包
短信接口
社区
江西IDC排行榜
微博
东方红公益
7*24小时服务中心
微信互动
会员
纪念品
发哥的博客
上海站长聚会
软件开发沙龙
宣传视频
用户手册
全站检索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工作机会
团队介绍
汇款方式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