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卡,到底是谁黑了谁?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09 点击数:

 

8694a4c27d1ed21b98c4214bae6eddc451da3f0a.jpg

元旦刚过,有一个新词突然在运营商圈子里热了起来。这就是“黑卡”。

这个词出自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然而,无论是在方案的正文,还是三部委联合签署的文件,都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黑卡”,于是“黑卡”这个概念就糊里糊涂地引发了各方热议,就此开启“互黑”的口水战。

【新华社黑了运营商】

最先刊发文章的是新华社,在报道中是这么写的:“时至今日,‘黑卡’市场依然火爆,仅中国移动没有办理身份实名认证的电话卡用户数量就近1.3亿户。数以亿计未经身份登记的‘黑卡’在社会上流通,其使用者好似披了一件哈利波特的‘透明衣’,逍遥在法律监管之外。”

“黑卡”等同于非实名登记的运营商用户,这是新华社此篇报道对“黑卡”的理解。而之后工信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黑卡”的定义是:“未进行实名登记而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移动电话卡(含无线上网卡)”。

正式文件中并无“黑卡”的定义,因此无法明确说新华社和工信部谁的口径更官方。但工信部是专项行动的发起者之一,是不是可以认为,他的说法更靠谱些?

非实名登记的用户卡中有多少是被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上亿张黑卡,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新华社着实把运营商黑得够呛!

不仅是黑卡的定义和数字,新华社报道里发言的专家还把“黑卡泛滥”的原因归结于基础运营商,尤其认为业绩考核的压力和提升收入的诱惑,是运营商不积极推动实名制的动因,运营商被黑得一塌糊涂。

【专项行动方案黑了运营商的实名制工作】

为配合开展专项行动,我仔细学习了工作方案里,意识到治理工作的重心,就是推进运营商的实名制登记工作。我自然容易理解为:方案的出台就是缘于对运营商目前实名制登记工作的不满,才进一步明确实名制登记有关工作要求。包括:

(一)  关于实名制验证的技术手段。运营商进行实名制登记的技术要求和手段必须更新,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必须一方面要利用专用移动应用程序(APP)、与“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联网比对,来核验用户身份信息;另一方面必须用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核验用户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二)  关于实名登记的实施效果。工作方案里有大量细致的要求,并提出本次整改的要求是:2015年底全部实名登记率达到90%以上。而运营商的实名制是2013年9月1日起推行的,至今仅一年多,实名率已经达到了88.4%,实际新增用户的实名率早已超过90%,这意味着其实不做“整改”,到时“整改”目标亦可达到。

(三)  明确了对非实名卡登记的分工。公安机关明确技术标准,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工信部及各地通信管理局督促相关企业落实。存量客户补登记工作由运营商自行解决。

(四)  明确了对“黑卡”的处理手段。运营商要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梳理,发现疑似黑卡做什么?验证用户身份的准确性。公安机关发现涉嫌犯罪的黑卡做什么?运营商配合提供信息或予以关停。(你有事,你自己解决;我有事,你给我解决?)

(五)  对黑卡(未进行实名登记而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移动电话卡(含无线上网卡))如何处理,以及对于利用黑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如何打击?没说。

【三部委联合黑了运营商的渠道】

方案的发布和执行,受影响最大的是运营商的各种渠道,其中也包括刚刚诞生的虚拟运营商。因为在文件的分析中,特别强调渠道对实名制工作不积极,因此此次专项行动受影响最大的是渠道。

成本:实体渠道必须全面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并具备与公安机关相关系统的对接能力。

流程:网络销售电话卡时,要求用户上传身份证扫描信息。

处罚:建立渠道的黑名单制和追责制,运营商和工商部门配合执行。

这些手段最终目的很明确:所有的渠道必须按照公安机关要求,配备实名制有关的设备,执行实名制有关的流程。

违者,杀无赦。

【专业人士反黑了新华社的报道】

三部委的文件发布,新华社的文章刊出,引起业界不小的震动,各方专家和媒体纷纷打听,到底黑卡是什么,专项行动的工作如何开展。未及一天,圈子里比较活跃的两位自媒体人物:付亮和马继华,就纷纷发出文章,对新华社的文章和观点表示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摘录如下:

(一)“黑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非实名,二是“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违法犯罪活动”。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中,将非实名的卡直接认定为“黑卡”,并不合适。

(二)非实名电话卡严格实名和打击黑卡犯罪行为有一定相关性,但并不能直接相关。打击黑卡犯罪行为,工信部和运营商应厘清责任,在保护用户隐私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执法。工信部和运营商不应该成为打击通信网、互联网违法刑法犯罪行为的主体。

(三)运营商实名制登记发布了一年多,而满足这个制度的用户数已经接近了总用户数量的90%,如此的效率不仅仅不是阳奉阴违,而且应该算是不遗余力了。要知道即便是强力部门主导的一代身份证更换,多年都进展缓慢,最后不得不强制报废,但至今也并没彻底完成。

(四)非实名制登记的“黑卡”如果能补齐资料,一定会对客户保有及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带来不可低估的价值,运营商是受益者。不可否认,在实名制的推进过程中,确实存在各种渠道为了销售而放松要求的情况,但这绝对不是实名制推进问题的主流。

(五)要解决实名制的问题,还不如有关部门出台一个法令,要求所有移动电话用户必须在规定时限之内补充完整资料,否则将强制停机。如果有关部门连这个都不能做到,却要让无职无权无强制能力的运营商去做,那就不是解决黑卡,而是要运营商“背黑锅”。

治理黑卡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是有人被黑了还是有人黑了自己?反正对于运营商来说,现在要做的是坚决贯彻执行,赶快部署实施。吐完槽,我干活去了。

IDC
域名注册
主机服务
租用托管
数据修复
优化推广
网站建设
解决方案
管理咨询
企业内训
广告设计
技术整合
云主机
ICP备案说明
教育产业
维普点卡
计算机培训
人才外包
服务外包
全程外包
软件研发
Zoomla!逐浪CMS
企业管理软件
三维与仿生应用
软件管理
IT外包
短信接口
社区
江西IDC排行榜
微博
东方红公益
7*24小时服务中心
微信互动
会员
纪念品
发哥的博客
上海站长聚会
软件开发沙龙
宣传视频
用户手册
全站检索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工作机会
团队介绍
汇款方式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