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财宝”定位于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最根本仍旧是解决由来已久的,金融排斥和金融公平问题。
虽然余额宝只是一项产品,不是平台,但招财宝作为的平台魅力跟余额宝类似,在于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吸引了更多金融边缘人群或企业的加入。
只是衍生于互联网金融的招财宝,与生俱来就有互联网的基因。其投融资服务的人群或企业也就被统称为“用户”。倡导开放、平等、分享的互联网,让招财宝也具有了这三个特点。
开放意味着用户参与的多样性,平等意味着金融信息的对称和透明,分享意味着金融服务的参与者即是受益者。
余额宝普及了大众理财的概念和观念。招财宝则进一步网罗了普通大众,更是吸引了资信优良、但对中小企业具有金融歧视的传统金融机构,最为重要的是满足了分布广泛、为数众多、具有强烈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
同时,招财宝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让随时变现成为可能。并降低了用户的投资成本、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开拓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渠道,总体上让资金流动和使用效率更高。所以,短短几个月招财宝成交额突破110亿,覆盖20多万家小微企业。招财宝之魅也是互联网金融之魅。
金融天生具有风险性,金融创新和监管是硬币的两面,而追求收益和利润的企业金融创新,往往走在金融监管政策出台和执行前。这个时间差,或政策空档期让余额宝们和P2P们兴奋和兴盛了一把。
经历过余额宝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阿里系金融,招财宝对企业用户的吸引力,可能要大于个人用户。早前被质疑为饥饿营销的招财宝,即便真是有意而为之,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一直存在,终究不能望梅止渴。
招财宝放言,两到三年内做到1万亿的规模,自然是看准中小企业的数量和巨大融资需求。牵涉面更大,包括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招财宝,显然更会引起监管层的注意和风险防范。
虽然招财宝的监管仍归属于P2P,但招财宝明显是P2P中的异类。招财宝目前正式员工仅7个人,阿里的试验和探索性质,也决定了其风险性或不确定性。未来监管或将更加严格。从这个角度而言,绕不开的监管,就是其成长之困。